紀實攝影的領域涵蓋甚廣,包括了街拍或新聞攝影,甚至不侷限於此,生活中任何你關注的大小事物都算在這個範疇裡。至於該如何提升紀實攝影的功力呢?身為攝影師兼作家的Ibarionex Perello,經由與多位攝影師的採訪經驗中,歸納出以下九點建議,告訴大家如何用一系列照片去說故事。

 

一、觀摩大師的作品

多拍多看一直都是學習攝影的不二法門,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題材,去找該類型的攝影師觀摩他們的作品,除了藉此吸收經驗及養分,有時候也會獲得不同的啟發。以紀實攝影來說,可以去探究那些攝影師如何運用多張照片說故事,觀察照片編排順序的邏輯。看攝影集是很推薦的方式,Ibarionex Perello在文章中也推薦了幾位攝影師做為大家學習的對象,例如 W. Eugene Smith、 Mary Ellen MarkBruce Davidson,若以台灣來說的話,像張照堂、張乾琦和沈昭良等前輩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

 

二、列出必拍清單

要用影像說故事,拍攝前應該都已經先有既定的架構了,為了讓整個系列作品完整呈現,有一些畫面是關鍵而且不可或缺的。不過實際拍攝時往往很難照計畫走,而是如同花蜜引蝶,憑著本能和直覺記錄眼前不斷發生的畫面,會有很多突發狀況需要隨機應變。因此Ibarionex Perello建議列出必拍清單隨時檢視,以確保最後呈現的完成度。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三、變化你的構圖和取景視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拍攝習慣,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第一次的人像外拍所有照片的構圖和取景視角都十分相似,因此整體看起來就會很單調。紀實攝影也是同樣的道理,要用多張照片去詮釋一個主題,為了增加視覺變化的豐富性,Ibarionex Perello建議要多改變你的拍攝視角,不要過分依賴變焦鏡,勤於走動才有機會看到更多不同畫面。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四、用35mm或更廣的鏡頭拍攝

Robert Capa的名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用廣角鏡拍攝不只是使你必須盡量靠近你的被攝主體,同時並迫使你必須將整個環境納入構圖之中,這可以幫助你傳遞更多關於被攝者的影像訊息。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五、不要一直看剛剛拍了什麼

原文是Don’t Chimp,chimp這個單字源自於chimpanzee,是黑猩猩的意思,用在攝影術語上則延伸為「低頭看相機螢幕」的這個動作。Ibarionex Perello要告訴我們的是,專注於記錄眼前的畫面而不是一直看剛剛拍了些什麼,事情的變化瞬息萬變,當你在看照片的時候可能就錯過了下一個更精采的鏡頭。

 

六、尋找其他可以說故事的畫面

除了專注於你的被攝主體,有時候會需要一些其它畫面點綴其中,藉此提供更多關於被攝主體的影像訊息,同時也讓整輯作品更有故事性。以婚禮記錄來說,在作品中常會看到除了新人和親朋好友的互動外,還有一些像禮服、胸花、高跟鞋甚至婚宴場地的空景穿插其中,這些畫面都不是最重要的,但有了它們會讓整輯作品增色不少。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七、多拍幾次才有好照片

紀實攝影往往需要耐心而且長時間的醞釀,追蹤記錄一個主題要花上數年的時間也是有可能的。因此Ibarionex Perello建議要常去拜訪你的拍攝對象,畢竟要詳實記錄一個主題不可能只拍這麼幾次而已,無功而返也是家常便飯,要拍到好照片這是必要的過程。另外,他也建議可以選在不同的時間點前往拍攝,這將會為你的影像提供不同的變化,使你有機會拍到一些特別的瞬間。

 

八、審視自己的照片

曾經看過一段話很有道理:「攝影人應該花1/3的時間學習、1/3的時間拍攝、1/3的時間整理照片。」審視自己拍回來的影像相當重要,而且不要只單看一張照片表現,Ibarionex Perello指出要思考系列作品整體的架構,從中可以發現缺少了那部分的影像,下次有機會拍的時候再把它補回來。

 

九、嚴謹的編排挑選

最後要發表呈現時,Ibarionex Perello建議選出15到20張照片為系列作品,編排挑選上要剃除重複性質的照片,並像我們寫文章會有起承轉合一樣,照片排列會有它的邏輯和思維,看看你的影像故事從開頭、承接到結尾是否流暢。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圖片來源:The Phoblographer

 

除了上述Ibarionex Perello提到的九個建議,我覺得更重要的其實是如何與被攝者互動相處,取得他們的信任,在鏡頭前可以卸下心防、輕鬆做自己。一些教條式的規範其實很好吸收改進,但互動和相處我覺得個人特質就佔了滿大的比重,這也是一些攝影師厲害而且具有優勢的地方。

 

延伸閱讀:

攝影人舞台:沈昭良的紀實攝影與影像創作 專訪

攝影師趙嘉 淺談 新聞紀實,5招快速上手技法分享

真不是人幹的:生態紀實攝影師,爬樹、射箭、溯溪樣樣都要會

日本 黑幫 紀實攝影 : Anton Kusters 帶你一窺神祕黑社會

 

資料來源:The Phoblograp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