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攝影是從一部與天空有關的電影開始...小時候就很愛仰望天空,第一次有攝影的衝動,是在1999年看了「張艾嘉」執導的電影「心動」之後。劇中的男主角-林浩君(金城武飾)是位中學生,為了喜歡的人在香港的都市叢林裡拍了無數的天空,在與對方分別數年之後,把自己在各處所見的天空與心情在交給了心中那位永遠的羈絆...。

當時不知是少男的愁悵還是少女的浪漫作祟,這樣浪漫到無可救藥的劇情一直深植在心裡,看完電影之後我在心裡默默的呼喊著「我!要!學!攝!影!」。

無論是使用相機或是手機都很愛對著天空拍攝 by iPhone4
▲無論是使用相機或是手機都很愛對著天空拍攝 by iPhone4

兩年後,十七歲的我就在朋友的慫恿之下,靠著打工的錢偷偷購買了一台數萬元的準專業底片單眼,因為金額不小,當時還鬧起了家庭革命...。革命成功後便就此離不開攝影,一如眾網友所開玩笑的,我每天幾乎就要「抱著相機睡覺」。上大學的時候,上課可以不帶原文書但非得帶著相機,想當然耳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只有攝影科目滿分,但...我大學卻始終沒有選修過攝影。再過了數年,攝影的時代轉移,Facebook風靡,底片日漸沈寂,相館老闆嘆息...。

 

手機攝影的開始

因為一段感情的消逝,我開始用手機拍照,彷彿十幾年前的劇中人一般,拍著天空,記錄著自己當下的表情與心情,只是照片不再輸出,而是瘋狂地上傳到FB,任由心情如同蜉蝣一般在網路的迷宮逐流飄蕩。然而開始認真的手機攝影是在心情平復後,思考著該拿那硬碟中數以萬計以手機拍攝的影像怎麼辦?

用手機拍了許多的天空。
▲用手機拍了許多的天空。

經過檢視,我發現透過手機所拍攝的照片,在拍攝的當下我採取了一種與相機攝影雷同的「預視」,後續處理流程卻又完全相反。

 

相機與手機都需要「預視」

「預視」是在拍攝的當下便要推測「拍攝的結果」或是「後續的處理方式」,從前在使用底片相機的時候,前輩往往提醒著預視的重要性,要學著了解底片特性、測光的結果、景深的控制或是快門的最終表現,因著底片無法即拍即看,預視的功夫除了可以避免浪費底片,還是一種打攝影基礎的好方法,預視做得好不好往往在沖片的時候就可以一見真章。

後來在使用數位相機拍攝時,因有著這樣的學習經驗,我會希望自己在前製的調整過程就該把影像做到幾近完成,要求精準的曝光、白平衡、甚至是風格色調,極其地避免後製,這樣的目的並不是屏棄後製,而是為了在現場就決定出當下的氛圍與最終的呈現,這樣一來「後製」僅僅剩下微調的功用。要達成這樣的目的,當然也需要對自己手上的器材要有十足的熟悉才行。

「預視」對我使用手機拍攝也有十足的影響,目前我使用的是iOS7系統,原生的相機APP沒有太多如曝光與白平衡等調整功能,訪間許多的APP卻也常常讓影像詞不達意,為此我會儘量選擇適合的測光位置,以得到一張與想像差距不遠的影像,通常這樣的影像會是帶著些許的「曝光不足」,我的目的是顧及亮部的曝光再透過手機APP如「Photoshop Express」調整暗部的層次得到明暗兼顧的照片。

iOS7上我最常使用的是Adobe 所推出的Photoshop Express。
▲iOS7上我最常使用的是Adobe 所推出的Photoshop Express

by iPhone5S。

by iPhone5S。
▲by iPhone5S。

數位影像一旦亮部過曝,通常難以挽回,因此首要目的是拍攝一張亮部不過曝;暗部不要過度的黑,黑到沒有層次的照片即可。再來就透過APP調整暗部的細節(上圖未修正、下圖透過 Photoshop Express 修正暗部細節、色調以及對比)

 

那麼手機攝影只需著重後製?影像處理比重放重了還是攝影嗎?

其實用手機攝影時,我採取的做法是,在取景構圖時便參考著螢幕,透過經驗判斷影像成果,便在當下決定後製流程與相片風格,因此與相機攝影一樣幾乎都是現場就決定了影像的風格與走向,透過需求逐步的修正影像,所以這樣的手機攝影不是一味的後製,而是把底片攝影所學到的「預視」結合了影像的經驗,彌補手機原生功能的不足。如果再按下快門前多想個一兩步,這樣的影像多了一些些想像與創作,與用相機所拍攝出來的寫實截然不同。

在高鐵上的秋季傍晚五點 / by iPhone4。
▲在高鐵上的秋季傍晚五點 / by iPhone4。

12月的陰雨信義區 / by iPhone4。
▲12月的陰雨信義區 / by iPhone4。

台東比西里岸 - 在雨中追著遊覽車送客的阿美族少年 / by iPhone4。
▲台東比西里岸 - 在雨中追著遊覽車送客的阿美族少年 / by iPhone4。

 

手機攝影是一種浪漫,手機拍攝的影像充滿著許多的缺陷與特色,有著很深的景深、調整後的失真與雜訊,但隨手可得的精彩回憶往往是瑕不掩瑜,眾多的APP也帶來更多的便利性與創作空間,有了系統的整理,手機攝影不再只是拍照而已,它是生活、是思想、是足跡也是心情。

我依稀記得那個人對我說過的:「看著這些照片,彷彿可以假裝也去過這些地方,想像著你的表情或是心情。」

但願這樣的足跡與心情永遠停不了,直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

 

下一篇將分享手機攝影的構圖方法

 

延伸閱讀

2014 iPhone 手機攝影 比賽得獎作品欣賞,台灣參賽作品獲獎

手機上裝上雙鏡頭會有什麼好處?可能將有 3 倍無損變焦、以及更好的動態範圍表現

拿起 iPhone 4s,跟著樂高人偶去旅行

情侶約會必備:用 手機 也能把 女朋友 拍正 的 攝影技巧 !

Andrew@mysight

「他」在16歲的時候因為一部國片愛上攝影,在23歲因對攝影的愛好找到一份工作,30歲的時候用手機記錄了數萬張的畫面,這些畫面是足跡、是心情也是無數日子裡的晴時多雲偶陣雨,他叫Andrew是一名攝影師。

Andrew's blog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