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台灣 和 澳門 三地的 社會運動 各自精彩之同時,也互相影響著。因為攝影工具之普遍,人人都可以是 攝影 記者。每次運動都有大量相片上載到 社交 網路 平台,產生俗稱「 洗版 」現象。當然公眾了解事件是很有幫助,所謂「有圖有真相」。不過有人開始問──真的嗎?有圖真的有真相嗎?這個問題日後我們可以再深談,今天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拍攝 社會運動 的個人體會。

攝影與自我

我不認為自己是紀實攝影師,更不用說是戰地攝影師。我只是一個很喜歡蒐集影像的人,用相機紀錄自己生活裡所發生的事。我發覺攝影這活動,可以訓練人成為出色的觀察者和分析者。自從認真學習攝影,放假大多數都會一個人跑去不同的地區拍照,很多時候會在同一地區走幾小時。在慢慢走慢慢看的過程,對那裡的人和物都增添很多認識,發現了以前很多忽略的東西。不但如此,對自我的認識也深入了。台灣攝影師張雍曾經說過:「你拍照都是兩個人去,是你跟另一個你自己。......(攝影的同時)會有很多反省的事情跟著跑出來。你會發現,認識你自己是一個會讓你上癮的事情。你會發現你開了一道門之後,後面有另外一道門,你到了一間很大的房子裡面,那裡有永遠開不完的門。」

小談 紀實 攝影 之 香港 六四 25 週年 紀念 集會

小談 紀實 攝影 之 香港 六四 25 週年 紀念 集會

 

社運 紀實 的拍攝步調

不是所有的遊行和聚會我都會去,覺得重要和有意思的才會去。但我參與方式是「抽離地投入」,什麼意思?就像我剛參加「六四25週年」集會,到了人山人海的銅鑼灣,很多人都順著人潮方向走去維多利亞公園參加晚會,沿途有不同的政治團體大聲廣播發表他們的政見。我會刻意放慢腳步,有時會站在一旁,有時候會不跟大方向走,留心觀察四周的人、他們的活動。除了用眼睛也用耳朵,更要用心。我不要開機關槍似地心急亂拍,因為我相信每一張相片都是上天所賜,是你的就是你的。換一句話說:能拍到一張滿意的相片是緣份,不是你想要就一定會有。耐心等候是很重要的功課。

小談 紀實 攝影 之 香港 六四 25 週年 紀念 集會

小談 紀實 攝影 之 香港 六四 25 週年 紀念 集會

小談 紀實 攝影 之 香港 六四 25 週年 紀念 集會

 

眼見為實?

我不是只為了紀錄而攝影,而是要透過攝影這活動來了解攝影主題對象裡面的東西。要知道相機只是工具,鏡頭是把你和對象拉近的媒介。所以每次經過這樣的攝影活動,我會對人和事有更多方面的了解和認識。那些看得見的「相」不是真相,因為現象很多時與本象有很大的差別,「笑裡藏刀」就是一個好例子。攝影能幫助我冷靜思想問題,不會太過情緒,對事情會較清醒。

小談 紀實 攝影 之 香港 六四 25 週年 紀念 集會

小談 紀實 攝影 之 香港 六四 25 週年 紀念 集會

當然希望人從我的作品看到我所看見的東西,不過事實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對相片解讀方式。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攝影過程的自我對話來認識自己;透過鏡頭拉近你與拍攝對象的距離,讓你有更多的認識。你也可以因攝影放慢你的腳步,在急速節奏中觀察、細味、感受你以前所忽略的東西。特別在一個民緒(民粹)很重的時代,我們更要保持清醒,當然每個人都有他的方法,而我選擇透過攝影,你呢?

 

延伸閱讀

國寶 級的 時尚 街拍 攝影師,85 歲的 Bill Cunningham

日本 街頭 攝影師 鈴木達朗Tatsuo Suzuki,壯年轉戰 攝影 職人 路

影像 傳遞力量: 太陽花 怒放之時, 318 反 服貿 學運 現場紀實 及 拍攝心得

從 太陽花 學運 聊 攝影

楊軍

正職傳道,副業攝影,間中博客。「Humans of Hong Kong 18」 攝影師。「主場新聞」、「評台PenToy」、「852郵報」博客。「公民攝記」創辦人。

看更多文章
【Ways of Seeing】Elvin Yeung Photography
Humans of Hong Kong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