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到了鈴聲響叮噹,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時候,就會收到各式年曆。筆者家裡也有收到米行寄來的新農民曆,正準備交接他學長的工作。不少乏人問津的曠男怨女也會選擇在此時將過去一年的假掰照片集結成冊,製作成年曆來推銷自己,也難怪年底通常是印刷廠最忙碌的一刻。

要製作個人年曆很簡單,上網找個代工就有不少現成的素材可挑,點兩下、付完款,熱騰騰的成品還能指定送到府上。只是,大家玩網路相簿都很厲害,要將數位照片印刷出來時,卻常會碰到不少難題,除了顏色的管理之外,解析度不正確通常是最常見的問題。

不信嗎?考考你:「要輸出A4尺寸的照片,檔案的解析度至少要多大?」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就筆者所接觸過的不少一線出版社美編及印刷廠業者而言,很少人能在第一時間回答出精準的答案,即使在第二時間清楚了解問題後,也只能提供較為籠統的說法。他們會告訴你:「請提供解析度高一點的照片」,至於要多高才夠?怎樣才能夠兼顧檔案體積與畫質?卻沒能個準。

原因很簡單,問題的癥結在於「何謂清晰的影像」以及「清晰的影像需要多大解析度」。大家都知道在電腦螢幕上該如何計算放大率,要輸出到紙上時卻摸不著頭緒,其實是不少美術人員延宕出稿流程的一大禍首。

解析度不會騙人

每個人對於清晰影像的認定標準不同,但我們至少能藉由客觀的理論數據來判定失真的臨界點。比如拿著檔案到專業點的數位沖印店輸出時,他們至少會提示相紙尺寸與檔案畫素間的對應關係。「畫素」、「解析度」、「DPI(PPI)」是一體三面,讀者們應該都知道這3個名詞分別代表什麼,只要了解最簡單的換算規則,要輸出不失真的影像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螢幕解析度如何換算成在印刷品上的尺寸?其實用「總畫素」的概念來計算可以完美解決此問題。比如沖印店會告訴你:「4 x 6的照片需要200萬畫素」,代表數位影像的長與寬互乘後至少得超過200萬。這200萬畫素是怎麼算出來的?因為一般相片或印刷品的輸出解析度是300DPI,代表每平方英吋裡有9萬個點,24平方英吋乘以9萬的結果等於216萬,連小一的學生都會算。

當然了,我們很少會使用總畫素來形容圖片的解析度,這也沒關係,總畫素就是長乘上寬而已。由於圖片輸出時並不會改變其長寬比,所以只要知道任一方的解析度、也就是垂直或水平解析度可否滿足印刷時的長邊或寬邊就好。套用上例,4 x 300=1200,只要圖片的短邊大於或等於1200個像素,就等於是不會失真的保證。反過來看,只要把乘法換成除法,就能夠知道手上現有圖片的解析度可以輸出成多大尺寸的印刷品。

由此可知,圖片在印刷物上的實際尺寸 x DPI數就是需要的總畫素。筆者知道大家都不習慣用英吋來測量距離(因為尺上通常不會標),然而用公分或公釐來計算也沒問題,只要先換算一下每平方公分會有幾個點就好了。

改DPI沒有用

即便如此,在不少印刷業者或玩家間仍然存在不少謬思及誤解。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客戶提供了一張不夠大的照片,被打槍要求重新供圖,大家都知道部分數位相機產生的影像僅有72DPI,這時美編或印刷廠可能就會跟你說「請給我一張300DPI的照片」,300DPI的照片要去哪生呢?據說拔下獅子的鬃毛可以治禿頭,Photoshop的「影像尺寸」選項裡有個調整DPI的欄位,把裡頭的DPI改成300就可以得到正確的輸出大小?

如果玩家手邊目前就有素材,不妨試試,同樣解析度的照片,不管DPI再怎麼調整,印出來在紙上的大小及細膩度都是一樣的。事實上,Photoshop本身提供的選項對於不了解其調整意義的使用者是一大陷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做個簡單實驗:新增一張解析度為100 x 100的圖片,調整其DPI,然後再開啟1個解析度相同的舊檔,一樣調整其DPI,兩者的結果會截然不同。

新增圖片時,不論如何更改DPI,解析度都是不變的;反觀已經開啟的舊檔在調整DPI時,解析度也會一併受影響。這兩者的差別在於:在螢幕上的大小看起來不一樣而已,因為一張100 x 100、72DPI的照片與200 x 200、144DPI的照片在列印出來時是同樣的尺寸,若是為了放大影像或增強畫質,改變其DPI跟本沒有意義。不過有點倒是挺方便,它能夠告訴你原本的圖片解析度得放大至多少才能應付輸出水準,只是放大的圖片當然不能直接用,但至少可知道要去找多大的圖片。

目視距離得考量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問題,要輸出A4尺寸的圖片,解析度要多少才夠?假設是用300DPI來印刷,參考本頁附表,那麼就是297 x 11.8 * 210 x 11.8=3504 * 2478,約等於8百萬畫素。零頭可視情況忽略,因為一般印刷品的點距非常小,你會在電腦上把照片放大至1:1挑毛病,卻很少會為了檢視畫質而拿放大鏡來看照片,因為零頭瑕疵而造成的些微畫質落差是很難查覺的。

也因為如此,另一個得考慮的問題是目視距離,最常碰到此問題的應用是遇到展覽與輸出大型海報的時候。想想掛在大樓上的超級看板,再思考一下數位影像轉印刷品的輸出公式,一台3600萬畫素的相機也只夠應付長寬各約半公尺的海報,遑論可能長達十數公尺的大型看板?即使是使用中片幅數位機背,可能也要出動好幾台、或是拍好幾張照片才能拼湊而成。

還好,除非是極其特殊的應用,比如藝廊展覽之類的,不然我們通常不會有機會站在超大型印刷品前注視它的細節,就好像你不會將眼球貼在布幕前看電影一樣。沒錯!如電腦王前幾年所做過的視網膜螢幕專題一樣,目視距離對於人眼的分辨率有絕對影響,計算方式也會更趨複雜(何況大家的視力都不一樣),太過吹毛求疵只是徒費工夫。所以在輸出特大型海報時,美編提供的圖檔通常不會如實際尺寸大,圖片的品質也不會無限上綱,與一般數位相片的沖洗不可相提並論。

最後,筆者想吐露一個可能不太實際的想法:如果每位美編都能使用相同的Retina Display螢幕,點距一樣,時常校色,那麼本文的所有問題應該就都不是問題了。事實上蘋果電腦若願意,在整個系統及流程整合上都最具資格的,只是平面印刷已經逐漸示微的今天,願意投資的老板不知道多不多?

如果你常需要換算圖片解析度與輸出尺寸的對應關係,把這張表格留在身邊應該有幫助。
如果你常需要換算圖片解析度與輸出尺寸的對應關係,把這張表格留在身邊應該有幫助。

看懂Photoshop在做啥

圖1、圖2為Photoshop在新開檔案時,更改DPI卻不會一併更動長寬邊尺寸的的示意圖。因為這裡的DPI只是為了決定圖稿的「顯示大小」,也可說是在螢幕上與實際列印尺寸的比例參考,如先前文中所提,DPI只會在顯示媒介上生效,跟圖片本身並無關係。

圖1、圖2為Photoshop在新開檔案時,更改DPI卻不會一併更動長寬邊尺寸的的示意圖。因為這裡的DPI只是為了決定圖稿的「顯示大小」,也可說是在螢幕上與實際列印尺寸的比例參考,如先前文中所提,DPI只會在顯示媒介上生效,跟圖片本身並無關係。

圖3、圖4則為開啟舊檔後,更改DPI對圖片尺寸造成的影響。DPI一調大,事實上圖稿的實際尺寸也會跟著變大,然而列印出來的面積只會相同,因為dpi的成長抵消了畫素的增加(可注意文件尺寸並不會隨著DPI而更動)。

圖3、圖4則為開啟舊檔後,更改DPI對圖片尺寸造成的影響。DPI一調大,事實上圖稿的實際尺寸也會跟著變大,然而列印出來的面積只會相同,因為dpi的成長抵消了畫素的增加(可注意文件尺寸並不會隨著DPI而更動)。

在不動DPI的前提下來增加畫素,才會更動到列印的實際面積。上面兩張圖則是直接調長寬邊時,對圖片在螢幕上顯示及紙張上印刷造成的實際影響。雖然圖是變大了,但同時也失真了。

在不動DPI的前提下來增加畫素,才會更動到列印的實際面積。上面兩張圖則是直接調長寬邊時,對圖片在螢幕上顯示及紙張上印刷造成的實際影響。雖然圖是變大了,但同時也失真了。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照片印刷不失真,你真的會 DPI 換算嗎?
歡迎加入電腦王雜誌粉絲團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