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實測當中,感受到只要熟悉各個自定義按鍵/轉盤,就能充分掌握性能,此時Olympus OM-D E-M1的表現有如猛虎出閘,果然不愧M4/3系統中的「機王」稱號!除了高度機械化的操作體驗之外,在實際拍攝上E-M1抓拍速度飛快,可凝結回憶中每刻寶貴瞬間,同時對焦速度與精度更足以單挑市面DSLR陣營旗艦機型。「如果這麼小的機身尺寸,能夠拍出與笨重的單眼相機相比的高畫質,那何必勉強背負過重的器材裝備?」這是在試用過後,浮現在小編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

重要規格:

  • 採用M4/3感光元件(17.3mm×13.0mm)
  • 總畫素1,685萬有效畫素,原生畫面比例1.33(4:3)
  • 搭配全新「TruePic VII」影像處理引擎,具備高速演算能力
  • 無「低通濾鏡」設計,以演算法去除摩爾紋與噪訊生成
  • 實現焦平面相差式AF,37點相位差式AF感應器
  • 繼承PEN與OM-D系統的「FAST AF」,破紀錄的「81點對比式自動對焦」
  • 搭載「Dual FAST AF」Live MOS元件,具相位與對比對焦優勢
  • 五軸式影像穩定系統有效修正不同方向震動,最大補償達四級快門速度
  • 236萬畫素EVF,媲美光學觀景窗的高解析度
  • 搭載超音波震動的影像感應器灰塵減低系統
  • 全套機身+鏡頭,防水防塵耐寒全天候適用
  • ISO Low(約100)~25600,原生值ISO 200
  • 內建獨家「藝術濾鏡」與「相片故事」套用效果
  • 全機497克(含電池,記憶卡)/443克(淨機身)
  • 搭配12-40mm F2.8 PRO鏡頭,一機一鏡 69,900元 /單機身 44,990 元

 

宛如駕馭戰鬥機的直覺性操作性能

EM-1一體成型的鎂合金機身,在握持上具有相當份量感,對於手掌較大的人來說,還可選配垂直電池握把HLD-7,在方便直拍與操作的同時,可一併增加待機時間。此外,EM-1的做工極為講究,全機以高精密性與耐天候性的特殊封條組裝而成。在出廠前,除了在低溫下測試所有相關組件外,更確保了-10℃低溫環境下的正常操作。

此外,E-M1搭載的超音波除塵SSWF(Supersonic Wave Filter),更能夠以每秒3萬次的超高速震動,引發強大重力加速度的方式,來確保彈飛灰塵與粉塵。因此,在乾旱、低溫、沙塵等嚴峻的環境中也可勝任拍攝的工作。因此才推出就受到不少山岳攝影、風景攝影的專業攝影師指名使用。

機身防塵、防潑水、耐低溫。
▲機身防塵、防潑水、耐低溫。

走簡潔取向的側面曲線,同時貼合手部曲線。由圖可見可折疊液晶螢幕由側面觀察的結構。機身右側則是SD/SDHC記憶卡插槽。同時可見緊密與鎂合金機身骨架貼合的蒙皮,原廠極用心的賦予它人體工學的握合曲線,但整體卻不顯呆板笨重。走簡潔取向的側面曲線,同時貼合手部曲線。由圖可見可折疊液晶螢幕由側面觀察的結構。機身右側則是SD/SDHC記憶卡插槽。同時可見緊密與鎂合金機身骨架貼合的蒙皮,原廠極用心的賦予它人體工學的握合曲線,但整體卻不顯呆板笨重。
▲走簡潔取向的側面曲線,同時貼合手部曲線。由圖可見可折疊液晶螢幕由側面觀察的結構。機身右側則是SD/SDHC記憶卡插槽。同時可見緊密與鎂合金機身骨架貼合的蒙皮,原廠極用心的賦予它人體工學的握合曲線,但整體卻不顯呆板笨重。

機身左側把USB、A/V端子與HDMI常用的端子設在同插槽內,同時外接麥克風端子則是另外設於上方。
▲機身左側把USB、A/V端子與HDMI常用的端子設在同插槽內,同時外接麥克風端子則是另外設於上方。

多樣化的固定功能,大多數來自機頂!
▲多樣化的固定功能,大多數來自機頂!

 

別看OM-D E-M1的體積雖小,在機頂所搭載的模式轉盤/按鍵/撥桿可是足以媲美旗艦單眼相機!而且最令人驚訝的是:原廠直接賦予這些轉盤/按鍵/撥桿明確的功能。這當然是千錘百鍊、經由原廠累積已久的使用邏輯所歸納出來的。由左邊開始:上方是設定連拍、自拍、以及HDR模式。下方則是設定自動對焦與測光模式。

右邊的模式轉盤除了各種相片與動畫的拍攝模式,還有「藝術濾鏡」和「場景模式」,照片拍攝與影像拍攝鍵,以及主副轉盤功能。另外Fn1與Fn2亦可自行定義各種功能選項,達到用家在拍攝時能以最快速度進行切換的效果,只要做好完整的事前設定,用家就能夠「手到心也到」對當下場景做出最迅速的回應。 

媲美光學觀景窗的EVF,可傾斜取景的電容式觸控螢幕。
▲媲美光學觀景窗的EVF,可傾斜取景的電容式觸控螢幕。

讓E-M1達到「倍增」操作感的2X2撥桿。
▲讓E-M1達到「倍增」操作感的2X2撥桿。

 

左上方是觀景窗切換功能鍵,可以在EVF與液晶螢幕間切換。右上方是AEL/AFL(曝光與對焦鎖定),以及模式1/模式2切換桿,原廠藉由這種設置讓原先就不算少的功能,達到「倍增」的效果。右下方是INFO(資訊鍵)、OK(選定鍵)以及四向方向鍵,MENU、播放、以及最底下的刪除鍵。顯示屏還可以各角度進行動畫拍攝。

電子觀景窗(EVF)經過換算,等同於35mm的0.74倍觀景倍率,可與高階全片幅單眼相機的光學觀景窗相比。同時原廠也針對電子觀景窗做出優化,大幅改善影像延遲的情形,讓影像遲滯僅有0.029秒,確保物體在自然移動時的追蹤性。同時藉由背光亮度來反應環境光變化的自動調整,可以保持適當的亮度,讓電子觀景窗保有與光學觀景器相同的效果。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本次搭配的鏡頭,除了防塵、防潑水、堅固性比照EM-1的機身等級之外,在影像品質方面更是超越目前M4/3系統的頂級鏡頭。由於在光學上有效採用HD鏡片上所使用的薄型大口徑鏡片、DSA(Dual Super Aspherical)、EDA(Extra-low Dispersion Aspherical lens)鏡片等非球面鏡片、以及FD/HR鏡片等素材。並結合使用了可徹底消除鬼影與曜光的ZERO(Zuiko Extra-low Reflection Optical)鏡片鍍膜等最新的技術。

再搭配上機身內建影像穩定系統,因此鏡頭能夠兼具高功能性,以及精巧輕量化的特性。同時藉由鏡頭上的自定義功能鍵,能夠用來暫時停止自動對焦功能的使用。此外,鏡頭搭載由「即拍對焦機構」再進化後的「手動對焦卡榫機構」,藉由高精密度的機構使手動對焦更加平順。對焦環向前推下可顯現距離刻度,不僅使用在一般手動對焦,也可在即時對焦同樣指定的距離內,作為瞬間移動的機構來使用。

 

機身概述、功能簡介與操作介面

在2013年9月正式推出的OM-D E-M1,其前身是備受好評、在2012年推出的OM-D E-M5。雖然兩者推出時間僅隔一年,但在各項參數上E-M1明顯要比E-M5高上一個等級還不止。首先,E-M1採用了「一體成型」的鎂合金機身,不像市面上有些標榜「鎂合金骨架」,但卻是由好幾塊所拼湊起來的。把OMD E-M1捧在手上的第一時間,你馬上會發現握持感很紮實,相當具有人體工學感。

第二,E-M1身為旗艦等級,額外著重在各項機能之間的快速操作切換(例如自動對焦/手動對焦)。身為攝影編輯的身份,我們可以勉強算上「閱機無數」。但是拿到E-M1都覺得它可以設定的功能實在太多了!難怪體積不算大的機身上,要考量到人體工學巧妙佈局這麼多顆自定義按鍵,不然當然不夠用啊!可能有人會說:在邏輯上,E-M1的介面設計稍嫌繁複。在此得說句公道話:這主要是因為「可自行調整選項」比其它機型多上好幾倍的原因。

對於這樣的設計邏輯,Olympus的既有用家可以很慣性平常的進行操控,但是其他用家要習慣這種注重機能性的表現,則需要一段時間來熟練。這樣有如戰鬥機複雜儀表板的設計,只要習慣之後肯定會「上癮」。此時使用EVF的好處就徹底展現出來:在取景時下方呈現一目了然的光圈、快門、EV、白平衡、ISO、拍攝模式、電量等數據,太夢幻了,簡直就是抬頭顯示器嘛!小編心中不禁驚呼再三!

相比之下,選單(menu)就變成了在事前必須深入研究了解的,只要設定得宜,在拍攝時的所有調整都可以直接套用(只要對於機身的轉盤/按鈕都夠熟練的話)。

 

在此選出幾個重要的操作介面與選單內容,作為說明:

不論在電子觀景器或者液晶螢幕上,都可以即使顯示完整的拍攝資訊,這是傳統光學觀景窗所辦不到的。此外,當E-M1切換到手動模式,還可啟用放大與峰值顯示,來提升手動對焦的準確程度。
▲不論在電子觀景器或者液晶螢幕上,都可以即使顯示完整的拍攝資訊,這是傳統光學觀景窗所辦不到的。此外,當E-M1切換到手動模式,還可啟用放大與峰值顯示,來提升手動對焦的準確程度。

E-M1支援5種比例選擇:標準比例的4:3、電影格式的16:9、35mm底片相機的3:2格式、正方形比例的1:1格式,以及方便垂直構圖之3:4格式。由圖可見RAW檔仍然記錄下原生的4比3格式,不會做出更改。
▲E-M1支援5種比例選擇:標準比例的4:3、電影格式的16:9、35mm底片相機的3:2格式、正方形比例的1:1格式,以及方便垂直構圖之3:4格式。由圖可見RAW檔仍然記錄下原生的4比3格式,不會做出更改。

E-M1機身內建眾多濾鏡與影像後製功能,可以在不進電腦編修的情況下,就創造出令人驚喜的影像效果。圖片是採用雙重曝光進行兩張夜景影像編修的效果。
▲E-M1機身內建眾多濾鏡與影像後製功能,可以在不進電腦編修的情況下,就創造出令人驚喜的影像效果。圖片是採用雙重曝光進行兩張夜景影像編修的效果。

眼部或臉部偵測功能不稀奇,但連要對焦哪隻眼睛,都可以指定,這可是史上第一遭!建議熟練的玩家,不妨善用各種按鍵組合。例如按下Fn1顯示對焦點。按下F0可以變更AF對焦點選擇方式(人臉、面部、眼睛)。
▲眼部或臉部偵測功能不稀奇,但連要對焦哪隻眼睛,都可以指定,這可是史上第一遭!建議熟練的玩家,不妨善用各種按鍵組合。例如按下Fn1顯示對焦點。按下F0可以變更AF對焦點選擇方式(人臉、面部、眼睛)。

機背液晶螢幕的解析度為3吋104萬點,支援電容式觸控以及多角度傾斜觀看,因此機背螢幕是可調整角度的。此外E-M1的選項多到令人感覺不可思議,就連安裝了垂直手把之後,該先用哪顆電池都可以設定。
▲機背液晶螢幕的解析度為3吋104萬點,支援電容式觸控以及多角度傾斜觀看,因此機背螢幕是可調整角度的。此外E-M1的選項多到令人感覺不可思議,就連安裝了垂直手把之後,該先用哪顆電池都可以設定。

這是E-M1新增的功能「增色效果」。該功能不只是調整色調與色彩飽和度而已,根據原廠的說法是由感性的設計所衍生出的最新創作工具。色調可調整範圍為30階,彩度的調整是涵蓋基準點的8階。可利用微調來設定「色調」與「彩度」的組合。影像色彩的變化可藉由直覺式圖像與即時預覽的畫面來操作。
▲這是E-M1新增的功能「增色效果」。該功能不只是調整色調與色彩飽和度而已,根據原廠的說法是由感性的設計所衍生出的最新創作工具。色調可調整範圍為30階,彩度的調整是涵蓋基準點的8階。可利用微調來設定「色調」與「彩度」的組合。影像色彩的變化可藉由直覺式圖像與即時預覽的畫面來操作。

 

此外,原本在E-M5身上就有的「亮部與暗部控制」,也就是支援亮部與暗部區域的參數設定,當透過觀景器檢視調整結果時,針對明暗的細微校正更加簡單。亮部與暗部區域的調整可達±7階,讓影像更加自然,動態範圍更加寬廣。使用方式是按下Fn2,選擇功能選項,接著就是分別以前轉盤/後轉盤更改高光位和暗位顯示。

E-M1的功能實在太多了!想得到的可說是完全塞滿了。例如:延時攝影(以固定間隔進行自動拍攝)、機身內建RAW檔後製功能等。而且絕大多數功能,都能以液晶顯示螢幕進行觸碰控制,原廠稱之為:「超級控制面板」,真是名副其實。
▲E-M1的功能實在太多了!想得到的可說是完全塞滿了。例如:延時攝影(以固定間隔進行自動拍攝)、機身內建RAW檔後製功能等。而且絕大多數功能,都能以液晶顯示螢幕進行觸碰控制,原廠稱之為:「超級控制面板」,真是名副其實。

 

(後面還有:EVF、操作測試)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