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庫斯,人稱「黑暗部落」,並不是這是個多神秘詭譎的原地民部落,而是最後一個電力送達的台灣一角落,最後一個亮起現代燈泡的地方,再加上交通不便且難抵達,與世隔絕了一段時間,這「黑暗部落」之名由此而來,而位於新竹縣尖山鄉海拔最高的泰雅族部落,爾後命名為「最接近上帝的部落」。

2013年08月,有幸與一群新朋友包了台小巴士,一行人20餘人,踏上通往司馬庫斯的旅程,素聞司馬庫斯是個風景極為悠美的部落,一直想要前來朝聖苦無機會,今天有機會來這裡親身體驗,當然背上單眼走上司馬庫斯古道,即便出發前就知要步行好一段路(來回約十公里),但本身熱愛攝影的我,再辛苦也得背著相機去。

圖01:自司馬庫司的巨木林古道回程時,爬上觀景台拍攝。
圖01:自司馬庫司的巨木林古道回程時,爬上觀景台拍攝。

 

抵達司馬庫司時約正午12點半左右,陽光正烈但並不熱,高海拔的山區風吹得涼涼的,整段路走下來算是十分輕鬆,此時心情愉悅的很,腦中還回想整個早上走那古道一路欣賞的美景,也顧不得雙腿有些疲憊,將相機轉正,瞇著眼透過相機觀景窗往前望去,取了個三分割構圖,按下了快門.....還不只拍這一張,光是這一景就拍了四、五張有吧。

這張照片,相信留給未來的自己,都會是一個十分美好的體驗,透過如此鮮豔動人的照片,能勾起當時辛苦走完十公里的古道,站在他們觀景台上往司馬庫斯村莊望去那身、心、靈滿意且合一的感動,值到三個月過後的今天,仍然慶幸當天相機帶在身上,更感謝有一不錯的天氣陪伴著我們。

圖02:照片原始檔案。
圖02:照片原始檔案。


如果我們僅是拿著相機「拍照」而已,最後照片的結果,可能不如我們滿意,圖02是照片原圖,是數位相機 RAW 原始檔格式,不帶太多修飾的一張數位照片,相信你比較兩張照片會有明顯的落差,這層落差會破壞你對於司馬庫斯美景的期待,也會讓我感動的回憶更加褪色。

有人心裡會想著:「我也去過司馬庫斯,現場並非如賀禎禎的照片這麼漂亮」,我不能回應些什麼,因為不同人不同天去,氣候狀況本就落差不少,這樣子比較意義不大,唯有一個較好討論的交集就是「與我同行的朋友,他們的觀感如何?」當他們看到照片的感想又會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先繞個道來講另一件事。

圖03:本圖為自司馬庫斯回來後隔二天修好的照片,看起來跟圖01差不多,但如果我們放大來比較兩張,我們來看看差別。
圖03:本圖為自司馬庫斯回來後隔二天修好的照片,看起來跟圖01差不多,但如果我們放大來比較兩張,我們來看看差別。

圖04:我們比較一下,同一張照片,但不同時間點修的照片結果差異如何,8月拍的照片曝光較多些,稍微過亮了點,紅色屋頂也呈現粉色,白雲的漸層也稍低了些,遠處的半山腰也與11月修的細節有些落差,同樣都是我拍的照片,我修的圖,不同時間點修的照片,結果也有些落差。
▲圖04:我們比較一下,同一張照片,但不同時間點修的照片結果差異如何,8月拍的照片曝光較多些,稍微過亮了點,紅色屋頂也呈現粉色,白雲的漸層也稍低了些,遠處的半山腰也與11月修的細節有些落差,同樣都是我拍的照片,我修的圖,不同時間點修的照片,結果也有些落差。

 

那回應前面說的問題,同行的朋友看了我的照片,會覺得該照片「有無符合現場呢?」,這答案是「其實這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親身的感受」,修圖經常都是「靠感覺在修圖」,不同時間點對於事件的回憶本身就有所不同,既然回憶都不同了,修圖過程「曝光、亮部、陰影.....或其它」這些調整的「力道」就有不同,連我自己修的照片,都無法求得「一致」,那又怎可能要求在修圖的過程,能把每個細節都盡力還原呢?

就算你當下有台筆電,拍了馬上進行調整,你都無法讓照片每個角落都符合當時的現場,修圖過程時間、氣候都在改變,你怎可能將時間「暫停」呢?更何況還有另一個最重要的變數,你螢幕有校色嗎?不同螢幕若未經調整,同一張照片不同電腦上看,感覺也隨之不同,談到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圖05: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同樣是司馬庫斯行的某一張照片,我們挑選有著「愛情車站」美名的合興車站照片來當例子,8月時修的天空沒有那麼的深藍,同時車站暗處也沒有11月時修的那麼明亮,若這張照片是你拍的,也是你修的,你不禁會問自己「到底哪一張才是現場當時看到的呢?」
圖05: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同樣是司馬庫斯行的某一張照片,我們挑選有著「愛情車站」美名的合興車站照片來當例子,8月時修的天空沒有那麼的深藍,同時車站暗處也沒有11月時修的那麼明亮,若這張照片是你拍的,也是你修的,你不禁會問自己「到底哪一張才是現場當時看到的呢?」

圖06:再看看更多例子,司馬庫斯每周五晚上,於部落教會都有表演,而教會裡頭燈光是較為昏黃的,在調整白平衡過程就顯得麻煩,有時我們會為了盡可能還原當時的「感覺」,8月時修圖,我保留較多的暖色調在照片裡頭,但時隔3個月後的今天,我卻忘了當時教會給我的觀感為何,我修了一張色溫較高的照片,看起來較冷調些,因為此時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看。
圖06:再看看更多例子,司馬庫斯每周五晚上,於部落教會都有表演,而教會裡頭燈光是較為昏黃的,在調整白平衡過程就顯得麻煩,有時我們會為了盡可能還原當時的「感覺」,8月時修圖,我保留較多的暖色調在照片裡頭,但時隔3個月後的今天,我卻忘了當時教會給我的觀感為何,我修了一張色溫較高的照片,看起來較冷調些,因為此時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看。

圖07:如果修圖時間不算差得太遠,修出來的結果又是否比較接近呢?上圖是我2013年10月底時去阿朗壹古道時拍的照片,似乎看起來差異不大,但稍律比較一下,10月天空修得更為蔚藍一些,比起我剛剛修的照片顏色更鮮豔一些,感覺上若時間點相隔不大,似乎差異較小。
圖07:如果修圖時間不算差得太遠,修出來的結果又是否比較接近呢?上圖是我2013年10月底時去阿朗壹古道時拍的照片,似乎看起來差異不大,但稍律比較一下,10月天空修得更為蔚藍一些,比起我剛剛修的照片顏色更鮮豔一些,感覺上若時間點相隔不大,似乎差異較小。

圖08:阿朗壹古道。
圖08:阿朗壹古道。


但也不見得時間離的越近,相差就不會差太多,圖08同樣是阿朗壹古道照片,也同樣是相隔3個月,但這張差別就多了些,11月修的圖相較於10月修的照片曝光較為高了半格,而底下礁石部分也調整的更亮了些,似乎我們也無法透過時間相隔遠近,就能預期不同時間點修圖落差多少。 

圖09:這裡只想分享一個簡單的觀念,我希望照片是能讓我自己日後看了能更感動些,能透過照片讓我回想拍照當下更多的「感覺」,而這個「感覺」,會影響我在修圖時調整的「力道」。 
圖09:這裡只想分享一個簡單的觀念,我希望照片是能讓我自己日後看了能更感動些,能透過照片讓我回想拍照當下更多的「感覺」,而這個「感覺」,會影響我在修圖時調整的「力道」。 

圖10:不同時間點修的照片,各個數值該如何拿捏,真的是憑著「修圖的當下」來調整的。
圖10:不同時間點修的照片,各個數值該如何拿捏,真的是憑著「修圖的當下」來調整的。


雖然我修圖都還是有一貫的習慣 (如亮部減低,以及陰影提高),但這習慣也未必表現在每一張照片中,當我希望照片對比提昇,以符合我某一方面的需求(如希望突顯照片中主角肌肉線條),我會增加比度,亮部與白色反而會提昇,來增加照片一種較為明亮的感覺。

另外,如圖07、08照片例子就看的出來,剛從阿朗壹古道回來,記憶猶新,且當天天氣十分的舒爽,氣色又好,當時的開心是不言而喻的,當回來修圖,很自然的心想當時愉悅的心情,表現在修圖的當下,而現在修的圖,離當時的心情有些距離了,修的照片就沒那麼鮮豔。

圖11。
圖11。


有時,照片的功能,不見得是為了「記錄當下」,告訴他人當時我們所見為何,而是做為一種「反映當下」,反映出當時我心中的感觸與感想,希望看到照片的人也能感同身受,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既然你無法在按下快門,馬上零時差的進行修圖,以修出一張最接近真實的照片,那麼真實已經不復存在,似乎我們追求透過照片來「記錄、還原」的願望,也就離的更遠了些。

圖12。
▲圖12。


一張照片充滿許多線索,映入眼簾將勾起許多回憶,我們修好的照片,大多是給自己欣賞、他人同享,是否在乎有無與現場一致?我認為有比這些更重要的,那就是照片能讓我們看了喜歡,帶來開心、感動,讓回憶更加鮮明、更加生動,我覺得這比在意那些.....那些照片是否真實的反應、記錄現場.....還來得更重要,到底我們絕大多數人是「生活攝影」而不是「商業攝影」,讓拍照更加開心、有趣,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

Photoshop Light painting 光繪 作品 進行 後製 微調

Photoshop 油畫 & 水墨畫 效果 教學

Photoshop 去除惱人的 影子

Adobe Photoshop CS6 新功能教學:Remix Tool乾坤大挪移

賀禎禎

接觸攝影前後也近十年,自第一篇攝影教學分享後,就希望全世界每個人都能體會攝影的樂趣,結合我實務與教學經驗,寫成一篇篇教學文章,與任何一位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分享。

看更多文章
賀禎禎攝影小玩意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