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教學文章前我要承認自己有些惶恐,因為我並非攝影大師、拿的也不是高級器材,對攝影產生興趣也是這兩年的事情而已,總覺得沒資格寫什麼攝影教學文,所以請各位攝影師們手下留情,就當我在心得分享吧,別對文章中的用詞太過苛求,畢竟我到現在連什麼全幅機什麼FF的都還是搞不懂,只會按快門而已。

在日本,夏天是屬於煙火的季節,因為住在這裡,這個夏季我有許許多多的機會足以充分練習這種在日本稱為「福田式煙火攝影」(福田式花火撮影術)的攝影方式;與一般煙火攝影的效果不同,這種拍攝手法為煙火帶來另一種嶄新的面貌,初見時驚為天人,說什麼都想練習看看,在經歷四場花火大會後,自認已抓住訣竅,因此決定在這個時候與大家分享自己拍攝的方式及成果。

器材的部分,我想只要有快門線腳架及一台可調整B快門的相機可手動調整對焦圈的鏡頭就行,我的機身為 Nikon D5100 ,鏡頭是 AF Zoom Nikkor 70-300mm F4-5.6G 及 Tamron SP AF17-50mm 。

首先,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最大的重點就是失焦,有由失焦到對焦(無限遠)或由對焦到失焦兩種模式,兩種模式擁有相反的效果,下面用同類型的煙火照做比較。

這是由失焦到對焦。
▲這是由失焦到對焦。

這是由對焦至失焦。
▲這是由對焦至失焦。

 

拍攝的方式其實不難,主要就是將ISO設定為100、快門調整至B快門、光圈值能設定得越小值越好(光圈開到最大),然後當花火在空中爆開的同時一手按下快門線並按住、另一手開始旋轉對焦環,在火星消失的同時剛好轉到終點位置也一起放開快門,就可拍攝出福田式煙火。

 

以下為失敗照片的範例。

這張是要拍對焦到失焦,但一開始焦距沒調整到無限遠,所以拍出來的線條沒有從尖銳到渾圓。
▲這張是要拍對焦到失焦,但一開始焦距沒調整到無限遠,所以拍出來的線條沒有從尖銳到渾圓。

這張同樣要拍對焦到失焦,但失焦速度調整太快,所以線條尖銳部分佔少數,加上一開始有晃到,讓線條有些抖動。
▲這張同樣要拍對焦到失焦,但失焦速度調整太快,所以線條尖銳部分佔少數,加上一開始有晃到,讓線條有些抖動。

這張是拍失焦到對焦,但與上一張的問題相同,對焦速度調整得太慢,拍出來的線條尖銳部分佔少數,拍攝過程也有晃到,才會讓線條抖動。
▲這張是拍失焦到對焦,但與上一張的問題相同,對焦速度調整得太慢,拍出來的線條尖銳部分佔少數,拍攝過程也有晃到,才會讓線條抖動。

這張也是失焦到對焦的失敗作,對焦調整得太快,讓尖銳部分佔多數,同時也有晃到,才會讓線條有些抖動。
▲這張也是失焦到對焦的失敗作,對焦調整得太快,讓尖銳部分佔多數,同時也有晃到,才會讓線條有些抖動。

 

但有時失敗作也有失敗作品的美麗,下面兩張就是我自己還蠻喜歡的失敗作品。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簡單來說,流線度取決於旋轉對焦圈的速度、粗細取決於失焦的程度,均勻旋轉對焦圈就能拍出均勻的水滴線條、快速旋轉對焦圈就會拍出像蝌蚪或貓尾草般的線條,失焦程度不大整體線條較細、失焦程度大整體線條就會渾圓,掌握這兩點,即使是同類型的煙火都能拍出不一樣的感覺;只是這種拍攝手法有個無法控制的要因,那就是不太能夠掌控煙火是否會剛好打進鏡頭對到的角度位置,所以以什麼焦段拍攝就要靠自己拿捏。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在不同類型的煙火上能夠產生各式各樣的視覺效果,也是我今年拍攝花火的練習重點,每一次拍攝都能夠得到不一樣的成果,這種驚奇度也算樂趣之一;以上是福田式煙火攝影術的練習心得,最後,再分享幾張自認拍得相當成功的福田式煙火。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福田式煙火攝影術教學

// 感謝李大樹幫我找到福田式煙火的本人資料:福田式煙火的攝影師本名為福田武,現已改名為金武武,他的部落格為:http://blogs.yahoo.co.jp/fire5220jp

 

延伸閱讀

煙火攝影新玩法,長曝拍攝煙火的快速指南

閃電 與 煙火 炫麗共舞,美國 國慶 珍貴影像

雙十國慶煙火 拍攝技巧大公開:如何掌握曝光與 構圖技巧

用 Photoshop 讓平凡 煙火照片 起死回生!

抹茶糰子與阿醬

出生台北、長於台韓、旅美兩年,熱愛旅遊卻有飛機恐懼症,所以總是前往飛航時間最短的異國——日本;當足跡遍布本州、深入當地風俗民情的同時,逐漸對日本民俗產生莫大的興趣,於是開始學習日本神道與古代歷史,試圖從不同角度剖析瞭解日本人文心理。2012年於台灣角川出版第一本著作《京都,請小心服用》。

抹茶糰子 Machadango
抹茶糰子的京都日常 Machadango in Kyoto

 

本文獲抹茶糰子部落格授權,原文刊登抹茶糰子 Machad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