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攝影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創作、紀實、故事、Snapshots,其中「紀實」的特性對我來說一直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街頭攝影作品裡不見得要有人物,雖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有「人」在照片裡。最近在臉書的街頭攝影社團看到一些建築物或是某個地點的作品,我都會先問「這是哪裡?」,純粹的無名地點及建築的照片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那只是為了好看而拍攝,也許那些建築或地點本身有歷史或故事,但不加以描述人們不會知道。對我來說一張有意義的建築或地點照片一定要有該地點或建築的名字或標題,我會將這類的照片設定為記錄性街頭攝影中的紀實作品,那些當代的地點或建築可能在某天就會消失或改頭換面,而這些作品能留下當時的面貌。

 

Romain Jacquet-Lagreze,一位在香港的法籍攝影師,以香港的「天空」為主題拍攝了系列照片,但不是常見的那種風景式「天空」。他說走在香港感覺就像走在「叢林」裡,都市叢林吧我想…之前去過幾次香港,對香港的印象除了好吃好玩好買之外就是「擠」、「熱」、「悶」、「逼」。幾次都是在夏天去,走在大樓與大樓之間會有被熱氣逼到無法呼吸的感覺,走到一半常會衝進路邊的便利商店裡吹冷氣,這位攝影師走在都市叢林,做出人在身處原始叢林時會做的相同反射動作,抬頭尋找更多的空間及光線,發現在香港大部分的大廈間能看到的天空很有限,他剛開始嘗試性的在大樓之間對著天空拍了幾張,想拍下「壓迫」的氛圍,後來越拍越多,進而累積了這一系列「香港的天空」的作品。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圖片來源:rjl-art

 

這系列作品對我很有啓發,平常在都市裡很少抬頭看,都是直視,或現在更多時候是低著頭移動。這位攝影師除了對香港壓迫的建築用攝影記錄之外,也提醒我自己試著用不同角度去觀看日常的環境。不過香港這種壓迫的天空及建築用這種方式呈現還滿美的。:-)

 

延伸閱讀

Clarissa Bonet鏡頭下,如電影場景般的街頭攝影

Tokyo Girls Alone東京女孩 × 沈平林 Jimmy專訪

挑戰收納高手的香港蟻居住宅,你住得下去嗎?

幾何構圖 與 彩色建築 之美,攝影師 Jared Lim 攝影眼 大公開

 

森爸

韓國首爾出生長大的華人,有小孩後攝影包的相機鏡頭三腳架,變成尿片奶瓶濕紙巾。每天不厭其煩的隨身帶著相機,有空喜歡帶著相機在台北街頭晃。 「生活中的美好不在你看到什麼,而是在你看待事物的角度。」


看更多文章
森爸的街頭攝影誌
街頭攝影影像部落格
森爸的街頭攝影粉絲團

本文轉自於森爸的街頭攝影誌
圖片來源:
rjl-art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