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動態影片的過程中,轉檔、製作軟體的選擇以及必配電腦配備⋯等問題,都是入門玩家必問的問題。在這裡整理出一些基本觀念及轉檔的問題為大家做介紹,並從影片拍攝規格、後製時的製作規格及未來轉檔上傳的規格,做一番深入淺出的解釋,期待入門讀者也能一同體驗HDSLR時代的來臨。

拍攝規格

如果以畫面規格區分,可分為較常見的DV(720×480)、HDV(1280×720)、HD(1920×1080)、2K(2048×1556)、4K(4096×3112)五大類。DV(720×480)成像,採用的是以前CRT電視所使用的4:3畫面規格,與一般市面上所見DVD(720×486)畫面規格差異不大。

一般用於生活影像紀錄或短片創作,並不需要使用到2K的online剪接,頂多到HD即1920×1080的畫面規格便已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且由於多數使用者皆於網路或電視上平台,甚至只會以家用的DVD播放自製影片,以此為前提的創作若將硬體設備提昇至2K,便顯得過於奢侈了。

4k(4096×3112)2K(2048×1556)HD(1920×1080)HDV(1280×720)DV(720×480)
▲4k(4096×3112)2K(2048×1556)HD(1920×1080)HDV(1280×720)DV(720×480)

以畫素區分DSLR與底片,可以發現4K畫素達到千萬以上;2K也有314萬的表現;使用DSLR拍攝HD影像則有200萬,雖然DSLR的畫素看似已相當接近2K,但實際上兩者的距離卻不小。不過DSLR日益精進的錄影功能以及它提供了大幅縮小製作高畫質影像成本的優點來看,的確也開始逐步改變了現今的影像創作習慣。

以往臺灣業界的影像創作習性,製作MV時大多會使用16厘米的影片拍攝,廣告則使用35厘米影片拍攝,但自從DSLR也擁有錄影功能後,原本雙雄爭霸的戰場悄悄地改變。國外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嘗試新的製作方式與流程,將原本底片概念的紀錄串流影像,變成用相機拍攝,這樣的轉變不僅在影像創作編年史中開創新的一頁,也讓影像的呈現擁有更多可能。


檔案編碼

編碼一直是所有入門玩家的困擾,不論透過PC或是Mac製作影片,過程中必會遇到的檔案編碼問題,而帶給玩家不少難題。

其實編碼是個抽象的東西,要全盤了解有著一定困難度,因此我們將針對HD較常遇到的編碼做介紹,如MPEG-2、H.264(MPEG-4 AVC)、VC-1(WMV9)。

其中MPEG-2的支援度最廣,所需硬體設備也較低,但檔案會相對大一些;H.264則是目前較多數位相機所使用的壓縮方式,優點是檔案小、畫質棒,可惜在編輯上不僅較麻煩,播放也相當吃資源,簡直就是吃資源的怪物,沒有高檔硬體作為後備,編輯上會有一定難度。

 使用Quicktime檢視編碼、可以透過檢視器直接了解編碼與檔案格式。
▲ 使用Quicktime檢視編碼、可以透過檢視器直接了解編碼與檔案格式。

VC-1的畫質較接近H.264,但檔案也較大,而且由於各家大廠搶攻市場大餅,導致其壓縮方式與存檔方式不斷地改變,想要找出一個全方位的轉檔軟體近乎不可能,只能轉而尋求涵蓋率廣,操作方便且免費的軟體做為優先考量。

依照影片製作流程, 可簡單分為最高的「電影等級」、次高的「電視等級」以及第三名的「家用等級」。其中家用等級的使用者多為一般民眾,使用的硬體設備不外乎PC與MAC系統兩種,我們建議PC使用者可以將檔案轉換為avi (適用於多數的軟體)NTSC,但也許另有其他更好的選擇;MAC使用者則可將目前公認活用度最大的code轉為ProRes422。

▲ 蘋果電腦的免費轉檔軟體 MPEG streamclip與PC使用者可選擇免費轉檔軟體「格式工廠」。 ▲ 蘋果電腦的免費轉檔軟體 MPEG streamclip與PC使用者可選擇免費轉檔軟體「格式工廠」。
▲ 蘋果電腦的免費轉檔軟體 MPEG streamclip與PC使用者可選擇免費轉檔軟體「格式工廠」。

不論PC或MAC的轉檔軟體都有一個通病,就是轉得又快又好的軟體必須付費,而無法批次處裡且轉檔速度慢的不須收費,玩家可以自行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轉檔軟體,以便影片製作使用。

Point:編碼也就是一個影片檔的壓縮方式,英文為Video code。目前較常聽到為H.264,原因為壓縮檔案小,影像畫質破壞少。PC使用者的轉檔軟體:Canopus Procoder、格式工廠、WinAVI⋯等。MAC使用者的轉檔軟體則為 : HandBrake、Compressor、MPEG streamclip⋯等。


影格數

影格數對一般使用者而言不僅難以了解,也不易分辨不同影格數之間的差異。一般而言電影為24影格;電視為30影格,目前臺灣電視台所使用的是29.97影格,也就是所謂Drop Frame規格。如果你所拍攝的影片為私人用便不需要配合電視台的影格數規格,我們會建議大家以30影格為主要創作規格,因為完整的30影格,在製作過程中會比較方便。

一秒30影格,由30個定格畫面連接而成為影片。
▲一秒30影格,由30個定格畫面連接而成為影片。

一般來說播放於電視的所有節目或廣告,都會要求影片必須是Drop Frame規格,但如果只是當作資料帶或拍攝帶使用,則用Non Drop Frame即可。說到影格就不能漏掉NTSC及PAL兩大系統,這也是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兩大系統,PAL可以簡單的理解為25p(50field /sec),NTSC則是30p(60field / sec),PAL會有些灰階;NTSC則較為鮮豔,兩者的色感表現有些許差別,但只僅在電視播放時會出現明顯差異,一般居家影像創作倒不用太過擔心。

Drop Frame(DF)就是所謂的29.97fps,Non DropFrame(NDF)為30fps。Drop Frame就是在每分鐘跳過前兩個影格、又再每隔十分鐘不省略,又稱「掉格」。

▲Drop Frame(DF)就是所謂的29.97fps,Non DropFrame(NDF)為30fps。Drop Frame就是在每分鐘跳過前兩個影格、又再每隔十分鐘不省略,又稱「掉格」。

由於目前家用的拍攝器材,可選擇的影格數越來越多,也就是俗稱的「微速拍攝」,將每一秒鐘的影片用更多的影格記錄下來後,放到剪接軟體上,原本一秒鐘所拍下的素材,可能會變成三秒鐘甚至更多,端看設定的影格數為多少。

通常微速拍攝可以使用正在運動中的素材,記錄下踢球的一瞬間、氣球爆破的一瞬間、或是眼淚低下的一瞬間⋯⋯所呈現出的畫面會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Point:35mm底片轉換成數位檔案,俗稱「過TC」,影格數會便成Drop Frame規格,也就是29.97。

 

本文同步刊載於 全民大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