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相機廠紛紛投入EVIL的市場時,Canon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加入這場戰爭,反而採用近乎APS-C感光元件尺寸的專業隨身機G1 X來應戰。到底1.5吋CMOS的低雜訊、淺景深,能帶來什麼樣的方便與想像,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全新世代的頂級隨身機
在進入G1 X 的世界前,請容我將時間暫時回溯到2005年。在微型單眼尚未出現的年代,若要問攝影玩家理想的隨身機應該有什麼樣的特點?高感光度低雜訊的表現、更優秀的淺景深效果,應該是大家最期待的重點,事實上依據這個期待而設計的對應產品,這些年也曾有SIGMA、LEICA、FUJUFILM 等廠商投入, 但因為軟體、效能、價格⋯⋯等各種因素無法配合,並未成為市場主流,倒是EVIL 成了近兩年頗受矚目的新星。但交換鏡頭真的是EVIL 侵蝕隨身機市場的全部原因嗎?強調採用1.5 吋感光元件的PowerShot G1 X(以下簡稱G1 X),可視為Canon 對攝影市場的一個詢問與挑戰。
以機身設計來看,G1 X 植基於PowerShot 家族原先的頂級機G12 上,外觀的操作介面雖略有變動,但基本架構相同,機身看起來稍微高一點也比較方正。若單從外觀來看,並沒有太搶眼的更新與變動,唯有實際上手使用,才能理解G1 X 的內在,可說顛覆了大家對隨身機的印象。
▲Canon PowerShot G1 X 的等效焦長47mm 端。光圈F4.5, 快門1/40 秒, ISO 100, A 光圈先決, 自動白平衡, RAW 轉JPEG, 3:2 模式。
1.5 吋感光元件的實力
到底1.5 吋感光元件有多大? 與先前Canon 熱銷機種G12 採用的1/1.7 吋感光元件相比,足足大了6.3 倍,大致介於現在EVIL 機種,APS-C 與Micro 4/3 之間。
以客觀條件來看,感光元件尺寸越大,越能獲得較佳的雜訊抑制、更迷人的散景,當然,這也與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影像引擎運算能力,以及光學鏡頭品質有相當大的關係。
G1 X 可輸出1,430 萬畫素影像,換算單位像素密度大約與Canon EOS 7D 相當,以Canon 在高畫素所需的去雜訊技術來看,並不算太過困難,加上G1 X 採用最新DIGIC 5 影像引擎,難怪以隨身機之姿,卻大膽提供ISO 100 ∼12800 的感光度範圍。對於高感光度表現的期望,在看到實際利用ISO 12800 拍攝後的成果後得到解答,以JPEG直接拍攝,雜訊抑制完全可與Canon DSLR 的EOS 7D甚至EOS 5D Mark II 相抗衡,讓我們也能利用以往難以達成的高感光度,紀錄下更多更美麗的低光世界。
▲Canon PowerShot G1 X 的等效焦長43mm端。光圈F3.5, 快門1/1250秒,ISO 200, A 光圈先決, 自動白平衡, RAW 轉JPEG, 1:1 模式。
畫質與體積之間的平衡點
要將大尺寸感光元件塞進隨身機的機身中,鏡頭尺寸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以往各廠設計大片幅隨身機時,都採用定焦鏡策略,不僅能提供優秀畫質,也為了縮小鏡頭體積,但相對也少了變焦的便利性。G1 X 採用4X 光學變焦鏡頭,等效焦長約莫28-112mm 最大光圈F2.8-F5.8,除了廣角端具有較大光圈,其餘看起來似乎不是太亮眼的規格。但考量G1 X 的1.5 吋感光元件對角線,比G12 的1/1.7 吋感光元件大上2.5 倍,鏡頭口徑卻控制在1.4 倍,同時還要維持光學防手震機制與F2.8 大光圈,設計上確實有其困難之處。實際拍攝後,100% 放大原圖所展現的細節描繪力,就能了解Canon 開發G1 X 時,在便利性、體積、畫質,三方平衡上的努力。以及G1 X 無法像G12 一樣將鏡頭完整縮回機身的原因了。
▲Canon PowerShot G1 X 的等效焦長46mm 端。光圈F4, 快門1/125 秒, ISO 800, A 光圈先決, 自動白平衡, RAW 轉JPEG, 3:2 模式。
相片效果功能
Canon PowerShot G1 X 內置多種色彩效果,讓你只要簡單套用,省掉不少後製處理的麻煩。
▲復古效果
▲黑白效果
▲正片效果
(後面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