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羽(野鳥)攝影,是挑戰攝影極限的一項議題;這當中對於機身、鏡頭、環境等要求極為嚴苛。除此之外,進行飛羽攝影當中的不可預期性、不可抗力性亦非常之多;要如何拍到滿意的照片?我們來輕鬆聊吧!

 

飛羽攝影,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

 山紅頭,攝於溪頭
▲ 山紅頭,攝於溪頭

剛開始接觸飛羽攝影的朋友們,是否常常拍到這類照片?

接下來將圖貼上網路請教前輩或是自己找資料好確認鳥種,接下來的一陣子(這邊就直接假設迷上拍鳥)開始對於機身、鏡頭焦段、鳥點進行「進階」的搜尋與探索。

各大攝影網站上,常常看到許多的前輩、大大們分享飛羽圖,在自己眼中看來無一不是經典之作;特定的幾位飛羽達人所貼的圖更是其毒無比!阿泰也有好一段時間在此領域摸索與瀏覽,某些前輩的飛羽圖真的很令人難忘,每每瀏覽時,心中那股熱情不斷沸騰,巴不得立刻掄起機絲頭往鳥點衝。

分享此文,並非讓朋友們看過,機絲頭備齊,就能夠得到拍出與網站那些圖片一樣的毒照。

文前有提到,飛羽攝影的不可預期性因素非常多,運氣因素幾乎占去99%以上,我們所能夠掌握的僅僅是剩下不到1%的空間。如何在僅剩的1%空間揮灑,得到美圖?

 灰喉山椒鳥(雄),攝於新店福山
▲ 灰喉山椒鳥(雄),攝於新店福山

飛羽攝影的首要核心條件,不是頂級機身或鏡頭,是耐心。

不論是哪個攝影範疇,「耐心」都是最重要的。帶有某種程度的耐心往山裡、水邊去找、去等待,才有機緣拍到目標鳥。只是,飛羽攝影是那種「你已經做好所有準備,卻也會槓龜」的活動。那麼,怎樣不讓自己空手而回?

飛羽攝影的第 2 個核心條件,做功課。

鳥兒是有季節性、有地域性、有習性的生物,如下方的紅尾伯勞,此鳥本身為冬候鳥(在台灣來說),想要有機會拍攝牠,得在每年中秋之後,隔年清明(端午)之前才會有機會在開闊草皮或是矮灌木欉略為見到。

 紅尾伯勞,攝於台北市
▲ 紅尾伯勞,攝於台北市

生性極為懼人的河烏,這是目前阿泰拍過認為很有難度的鳥,全身只有一個顏色,往往對焦點都不知道往哪擺;在加上此鳥多在乾淨無汙染的溪邊生活(也就是比較深山),要拍此鳥得要有相當的運氣。

那麼,想拍這樣的鳥兒怎麼辦?

河烏的習性就是不斷的在水邊、水裡移動,有時候看牠在石頭上停頓一下,正要對焦的時候,牠已經下水了(是潛到水裡);最佳的拍攝時機是牠離水的那 5 秒(有時候不到 5 秒)。

這個不僅考驗運氣,也考驗相機機身的對焦與準焦能力;建議朋友們,見到不算怕人的河烏(其他鳥兒也是),不妨先觀察一下子,可以看出他習慣從哪幾個點上來,往哪幾個方向移動。如此便可以大膽的預測河烏下水、離水的點,好取得自己想要的美圖。

 河烏,攝於三峽
▲ 河烏,攝於三峽

飛羽攝影的第 3 個核心條件,觀察。

剛開始迷上飛羽攝影的時候,往往「見到黑影就開槍」...我是說按快門,然後得到一堆像是文前山紅頭樣子的照片,除非朋友拍來是拿來當觀察紀錄用的照片,不然此類照片不是刪除,就是放在硬碟深處放到被遺忘。

除非是遇上罕見鳥,見到就要馬上拍,就算是光影呈現不夠美也具有其價值;阿泰建議朋友們,到達鳥點,見到鳥兒的時候,先留點時間觀察。也趁這時間看看地形、環境、陽光、背景等等拍攝條件看要如何搭配,讓自己好整以暇,等待最佳的拍攝機會。

 白腹秧雞,攝於台北市▲ 白耳畫眉,攝於溪頭
▲ 白腹秧雞,攝於台北市

 白腹秧雞,攝於台北市▲ 白耳畫眉,攝於溪頭
▲ 白耳畫眉,攝於溪頭

飛羽攝影的第 3.5 個核心條件,善用環境。

善用環境,這是觀察力的延伸;野鳥多是怕人的,善用偽裝帳篷或是現場地形地物很重要。

鳥種這麼多,季節環境一直變化,鳥兒為了延續生命(生命的本質)所展現的行為更是精彩。求偶、築巢、抱蛋、育雛、避敵、防衛、擬傷、覓食等等,不同的鳥種就會有不同的樣式。這些生物多樣性,就是令不少人醉心的因素。上山拍鳥,遇上了難得的鳥兒下水洗澡,如果因為沒有適當的偽裝或是隱蔽物,而導致目標被嚇跑,那樣真的太可惜了(當下會很想切腹)!

 台灣藍鵲,攝於陽明山
▲ 台灣藍鵲,攝於陽明山

飛羽攝影的第 4 個核心條件,尊重(熱愛)自然與生命。

這點,阿泰之前發表過的文章『飛羽攝影:追逐吉光片羽』、『攝影人的反思:美麗照片的背後』二文有寫。除了文內提及的部分,如果朋友們有機會見到野鳥獵食的畫面,甚至是猛禽捕食其他鳥兒,請務必做好「不干擾」這點,弱肉強食也是屬於自然生態食物鏈的一環。

 領角鴞,攝於台北市
▲ 領角鴞,攝於台北市

 

(後面還有飛羽攝影的器材準備和鏡頭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