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氣總算稱得上有點涼意, 賞楓 逐漸成為最近週末假日的熱門活動。抓住 楓葉 萬種風情,也可以說是攝影玩家近日的主要課題。不過,舟車勞頓上山找楓葉,卻仍發現還是綠油油的一片...雖然地處亞熱帶地區,楓葉轉紅照理說是沒有我們的份,但台灣人造楓林盛行,在中高海拔山區也能看到深秋楓紅。下面我們將針對台灣的楓葉型態與環境做初步的介紹,快點進來加一下油吧!

台灣紅榨楓

同樣為台灣特有種,主要分佈於中央山脈高海拔山區,其中尤以針闊葉混合林最為常見。台灣紅榨楓屬於落葉小喬木,植株約可生長至2~5公尺,而紅葉時間則約在11月至次年1月,目前在清境農場、阿里山、中橫大禹嶺及鞍馬山林道等地,都可見到台灣紅榨楓蹤跡。

台灣紅榨楓。(Nikon D200+ Nikkor DX Zoom ED 12-24mm f/4 G的12mm端。光圈F/16,快門1/80秒, ISO 200, 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JPEG, 攝影:黃源明)
▲台灣紅榨楓。(Nikon D200+ Nikkor DX Zoom ED 12-24mm f/4 G的12mm端。光圈F/16,
快門1/80秒, ISO 200, 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JPEG, 攝影:黃源明)

 

台灣掌葉楓

台灣掌葉楓(台灣特有種),顧名思義就是外型類似手掌狀,每年3、4月枝梢開始吐露嫩葉,葉片呈現掌狀七身裂且對生於枝條上,雖然其楓紅色澤不及台灣紅榨楓來得鮮豔,但卻能散發另一股淡淡幽雅。目前台灣掌葉楓主要分佈於中海拔山區,像是文山、烏來、太平山、大禹嶺及六龜地區,都能見到台灣掌葉楓蹤跡。

台灣掌葉楓。(Nikon D70+ AF-S VR Zoom-Nikkor70-200mm f/2.8G ED-IF的200mm端。光圈F/5.6, 快門1/400秒, ISO 400, 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JPEG,+0.33eV, 攝影:黃源明)
▲台灣掌葉楓。(Nikon D70+ AF-S VR Zoom-Nikkor70-200mm f/2.8G ED-IF的200mm端。光圈F/5.6, 快門1/400秒, ISO 400, 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JPEG,+0.33eV, 攝影:黃源明)

 

尖葉楓

又名川上氏槭,為大屯尖葉楓,葉片外觀呈現卵狀至長卵狀,主要生長於1,500~2,500公尺之間的闊葉林,目前可於陽明山區、內湖山區、五指山、阿里山、中橫大禹嶺等地看到尖葉楓分佈。尖葉楓最佳觀賞月份約在10月~12月(依海拔高度不同而有所差異),由於其楓紅色澤不亞於台灣紅榨楓,所以每到楓紅季節,總會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旅遊或拍照。

 

台灣三角楓

為台灣特有種且只有在北海岸(如萬里海岸)或溪畔才能見到台灣三角楓蹤影。台灣三角楓掌狀為三淺裂葉,屬於落葉中喬木,由於主要分佈地點在平地海岸近郊,再加上海拔及溫差變化不大,所以要看到滿樹楓紅景象幾乎不太可能,目前該樹種大多都被製成盆栽出售或作為公園、綠地之景觀樹使用。

中高海拔三角楓轉紅機率比平地品種來得高(阿里山三角楓)。(Nikon D200+ 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ED-IF的135mm端。光圈F/11, 快門1/30秒, ISO 200, 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JPEG, +0.67eV, 攝影:黃源明)
▲中高海拔三角楓轉紅機率比平地品種來得高(阿里山三角楓)。(Nikon D200+ 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ED-IF的135mm端。光圈F/11, 快門1/30秒, ISO 200, 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JPEG, +0.67eV, 攝影:黃源明)

阿里山公路的三角楓。(Nikon D70+ AF-S DX Nikkor 18-70mm f/3.5-4.5G IF的18mm端。光圈F/11, 快門1/100秒, ISO 200, 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JPEG, +0.33EV, 攝影:黃源明)
▲阿里山公路的三角楓。(Nikon D70+ AF-S DX Nikkor 18-70mm f/3.5-4.5G IF的18mm端。光圈F/11, 快門1/100秒, ISO 200, 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JPEG, +0.33EV, 攝影:黃源明)

 

(後面告訴你台灣有哪些賞楓聖地可以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