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 東京旅行 ,我又比預計的時間晚了一天回到台灣。既然晚了,我總想為這多了的一天,留下些什麼,想辦法讓這些時光值得被記住。

我先將行李寄放在機場,再回到東京的市區梹松町,定位著當下所處的位置,並查照著之前收集在手機上的旅遊資料,我察覺到附近有間被我標註許久的設計商店,因為藏匿在偏離商區的新橋站街區裡,於是在我近期往返東京的行程中每每錯過而無緣造訪。

或許是這個意外,讓我此次得以帶著鮮少的行李步行前往,今日午后的天氣很好,天空很藍,雖然陽光不小,但走在街巷內不至被光線直射,還能感受午后的靜謐涼風。

吳東龍 專欄: 旅行途中的美麗意外

獨具日式現代色彩的家具品牌

這間名為「METROCS」的商店,本身也是個家具品牌,除了販售自家出產的家具雜貨之外,不乏與日本設計國寶大師渡邊力(RIKI WATANABE)合作,創造出許多具有日本現代設計色彩的生活用品,像是1965年他就設計出以瓦愣紙製作的六角柱椅凳,聲稱有連大象也無法毀壞的堅固耐用、或者是簡單俐落又散發著北歐風格的時鐘作品,以及有渡邊先生的首張四腳椅子 HIMO 椅子(HIMO 是日文繩子的意思,1952年設計)實體版等,這些作品的罕見程度都令我頻頻驚嘆。

此外,這裡些展售的也不僅只是日本設計,同時期的義大利設計大師 Ettore Sottsass 的陶瓷作品、60s年代色彩豐富、充滿太空想像的北歐芬蘭家具等,都讓這店具備有堪稱博物館等級的精彩豐富,彷彿能引人回到30-40年之前的空間氛圍,店內多不是最新的商品,而是陳列了復刻商品、經典家具與長銷型的生活用品,展現出的沒有陳舊過時,而是前衛現代、當時對未來充滿想像的創作能量,現在看來,則仍是讓人感受到既珍貴也熟悉,還標註了記憶時代的刻度,更是我在過去諸多商店、甚至設計展覽裡都是少見的雋永。

 

一張記錄著二次大戰的椅子

我特別選購一張渡邊力在1952年設計的 HIMO 限量版迷你椅,這張椅子紀錄了二次大戰後日本設計的濫觴,也標記了日本人在跪坐榻榻米上之外,另一種坐姿的形成。在那貧乏的年代,渡邊力在設計上採用結繩來取代椅墊的手法,保有住等同有座墊般的彈性,也兼具實用性與文化氛圍,迄今仍獲得很高的評價。而我的這款手工製作的限量椅,是用六分之一的縮小尺度製作,僅生產50張,每張都有渡邊的親手簽名(有照片為證)、保證卡,對於今年百歲的人瑞設計師來說,更是別具意義。

吳東龍 專欄: 旅行途中的美麗意外
購買完畢後,店員一貫謹慎有禮地將包裝後的商品帶到店門口,說:「謝謝你在地震後還願意到我們國家旅遊。」接著彎腰鞠躬,用雙手將物品奉交給我。頓時,我好像成為一位充滿義氣的朋友,因曾經的承諾而來到日本走了一遭,卻似乎因為無意的舉動帶給了對方信心,意外地感到滿足。

 

一個超乎預期的收獲

旅行中總是有無法預期的事情發生,像找不到路、繞路、坐過站、沒搭上飛機等等,對處女座的人來說,旅行若無法 on schedule 進行的話,是相當令人渾身不自在而且難受的事,但我也漸漸藉由旅行中的意外學習到,欣賞旅途中的意外風景,有時在當下陣痛難耐,也有時反而充滿驚喜,但在事後回想起時,總是成為旅行記憶裡最深刻的那個部份。

一場臨時起意的行程,一個旅行中的意外,卻得到遠比一張經典椅更有價值的收穫。一張戰後設計的椅子,在震後被我購入,以後每當我看到這張小椅子時,不只是想到日本設計的大師風範,或許會更鼓勵著,去選擇作為一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冷靜但又熱血的那種人吧!

延伸閱讀

羅斌文專欄:炎炎夏日享受 white wine 的美好時光

吳東龍 專欄:感受2010東京設計師週

何孟修 專欄:運動之境

褚士瑩 專欄:墨魚俱樂部

吳東龍

台灣新竹出生的六年級中段班,主修工業設計,但也拿筆寫作書寫設計觀察、手握滑鼠畫圖描繪設計風格、指按快門寫真紀錄設計脈動。2006年起於台灣與中國出版個人的全創作系列書籍《設計東京》,現為設計專欄作家、書籍與視覺設計師,設計講堂規劃與講師,並參與展覽設計與相關企劃,文字與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09年成立《東喜設計工作室》,並於木馬文化成立並規劃《享讀》書系,發掘令人感動的設計,為多方位的設計工作者。部落格:www.tomicdesign.com

 

本文同步刊載於Stuff科技時尚誌 06月號/2011 第89期
如欲購買,請來信csc@cite.com.tw洽詢歡迎加入STUFF科技時尚誌粉絲團